有句老話,叫「好死不如賴活著」,這句話的意思是:
活著總比死了好,因為不管死得多痛快,
都代表著一切的結束,永無回頭之日。
可是只要活著,不管活得多痛苦,但總是存在希望的。
不管這個「希望」能不能實現,但一死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
基於這種心理,在大限即將到來之前,很多人都希望壽命能夠得到延長。
從古人的仙丹和木乃伊,到今天的過度治療,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。
半個世紀前開始興起的人體冷凍技術,似乎讓人類看到了永生的希望。
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,約定50年後解凍 1962年,
《永生不死的前景》一書在美國問世,全書闡述了一個大膽的觀點:
死亡是可以逆轉的,方式就是人體冷凍技術。
這個觀點引起了當時身患肺癌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·貝德福德極大興趣。
貝德福德教授一向樂於嘗試新鮮事物,
所以當他接到人體冷凍專家尼爾森的邀請,
他覺得自己反正快要死了,倒不如冒一下險,
於是欣然在志願者意向書上簽了字。
1966年,貝德福德教授預付了4200美元購買冷凍艙和液氮,
並立下遺囑,留下10萬美元專款用於繳納冷凍公司所需費用。
1967年1月12日,貝德福德教授突發心力衰竭,
尼爾森的冷凍團隊緊急趕到醫院,但教授已經停止了心跳和呼吸。
儘管如此,眾人還是開始了冷凍操作。
他們先給貝德福德教授洗了個冷水澡,讓身體充分降溫;
最後從頸動脈注入冷凍保護劑。
整個過程持續了3天,一切就緒之後,貝德福德教授的肉體被放進了臨時低溫罐,
轉移到亞利桑那州冷凍護理設施中心。貝德福德教授成為全球第一例冷凍人,
他被放置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中,開始長眠。